临近高考,考生都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,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,很多考生的复习状态很差,老师家长着急,考生的压力相较以往就更大了,考前肯定会出现“心慌”的感觉。面对这种情况,考生应该进行自我调节,如果能做到下面4点,心里就会踏实很多了。一起来看看吧!

考前压力大,很多考生会选择一些方式进行减压和放松,这是非常有必要的,心态放松可以稳定个人水平的发挥。但是在放松的程度上,考生应该严格把控,不要突然一下子就停止复习,完全投入到娱乐放松的活动中去。
从生理的角度来说,考前完全放松,不仅不会起到缓解压力的效果,还会引起更严重的焦虑,原因是大脑习惯了过去长期的紧张状态,突然放松会产生不适,分泌引起焦虑的激素。
从学习的角度来说,考前还是应该继续做题复习的,这样可以保持做题的手感,不会在进入考场后,因为压力大导致大脑出现空白。所谓“行百里者半九十”,越到后面,大家的心态越不能放松。当然,这不是说要盲目地增加压力,通过适当地运动、听音乐缓解压力,达到劳逸结合的状态,是很有必要的。

每年的高考都会出现很多突发事件,比如去考场的路上堵车、拉肚子、女生来了生理期、准考证丢了等等。这些事情会大大地影响考生的心理状态,引发焦虑着急的情绪,进而导致考试发挥失常。
很多考生都存在“幸存者偏差”的心理,认为这些意外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,大概发生意外的那些考生也是这么想的。
所以,为了避免发生这些意外事件,考生需要做好备案,考前合理饮食,保证身体不要出问题;提前到考场踩点,设计备选路线,为堵车做好准备;准考证和文具检查妥当,不要丢三落四等等。大家如果做好了这些准备,心里肯定会安稳许多。

绝大部分考生,都是第一次参加高考,面对关系到未来人生的考试,大家肯定是会产生紧张,焦虑等负面情绪的。有些考生被情绪影响,要么吃不下饭,要么暴饮暴食,甚至彻夜难眠,这样都是不对的。
所谓“遇大事需有静气”,保持镇静是非常关键的,情绪稳定才能进行思考。所以,考生保持正常的作息和饮食是合适的。
